這是一個機會更多,但成功概率更小的時代!除了努力,你還能做的2件事

文章類別: 
Life's Good

你一定聽老師、父母、前輩說過無數次「一分耕耘、一分收獲」,也可能時時自我警惕「沒能成功,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努力」,但一路走來,你是否會納悶「努力和回報,為什麼常常不成正比?」

為了找出解答,全球職業教練(BCC)中國區首席導師、現為新菁英生涯公司的創辦人古典,研究了《富比士》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各成功人士的生涯發展,並以社會學、心理學、統計學理論為論述基礎,在最新著作《躍遷》中提出結論: 聰明地勤奮、合理地利用趨勢,才是在這個時代中,科學地改變命運的技術。

 
 

換句話說,想贏得成就,光憑努力是遠遠不夠的。先理解時代趨勢,伺機而後動,才是最終能否成為佼佼者的關鍵因素。

不過,古典也進一步表示, 有許多人即使看出了趨勢,卻仍跟不上時代變化的速度,主因就在於傳統的學習方式和做事方法已經過時了。 對此,古典點出了一般人時常陷入的兩個迷思,以及他給的建議:

琅琅上口的學問非必要,知道「知識在哪」才高招

背課文、默寫化學元素表,大概是大家學生時期的共同回憶,但這種記憶能力仍是現今必備的技能嗎?「在知識容易取得的資訊時代中,比起把知識放到腦子裡,知道知識在哪裡更重要。」今天如果想找一本書,從家裡走到最近的書店可能要花 30 分鐘,這還不包含找書的時間,但從口袋裡拿出手機查閱同一本書,大概只用 5 秒鐘。「20 年來資訊調取速度的差異之大,大大降低人們非要清楚記住某個知識的必要性──只需記關鍵字,而非具體內容。」

不過,古典提醒,網路發達讓搜尋資料變得容易許多,但也有兩種應運而生的「時代溺水者」,將會因此被淘汰:

1. 無法掌握自己注意力的人

隨時能上網固然方便,但也代表讓你分心的事物無所不在。你本來開網頁的目的是為了查資料,卻變成順便滑臉書、看新聞,一不小心就過了一小時,連本來要做什麼都忘了。「如果你沒有馴服自己注意力,你的時間、思維會完全被打碎,你的大腦就會變成豆腐腦。」

2. 無法過濾資訊、找不到重點的人

每個人多少都有過這種經驗:明明是看同一篇文章,結果每個人擷取的重點和詮釋的方式都不太一樣。其實,這跟判斷及理解力有關。

在資訊爆炸的網路世界中,除了要快速找出你需要的重點之外,更要能分辨訊息的對錯,而非全然接受。否則,要學的東西、能用的資訊變得無窮無盡,你很容易迷失在資訊海中,覺得到處都是值得紀錄的重點,因而不知道該從何下手。

想要與時俱進,必須改變學習或做事方式,省去原先耗在「記住知識」上的心力,並要進一步培養自己找到資訊的「搜索能力」、運用資訊的「思考能力」,以及從大量資訊裡抓取趨勢的「洞察能力」。「每一代人在時代中都有自己的位置,時代不淘汰新人,也不淘汰老人,只淘汰站著不和他玩的人。」

不要因為「容易」而去做一件事,要因為「有價值」才做

從個人優勢出發,找自己最有競爭力的事情做,是過往人們認為的成功觀念。但古典卻認為,「核心優勢不是在地圖上定下來的,而是在戰場上一次次逼出來的。到底是不是優勢,需要你入場才知道。」這就像很會適時安慰你的朋友,不等於好諮詢師;你身邊朋友都說你唱歌很好聽、很有天賦,不代表你足以在專業歌手圈中名列前茅。

套用在找工作的抉擇,你可能會認為當小公司的核心員工很舒適、有發揮,也沒什麼人跟你競爭,但如果長遠地看待自己的職涯發展,等到產業沒落了、能力磨沒了,極可能後悔當初的決定。

古典建議,與其事後懊惱,不如一開始就先鎖定前景不錯、所謂「具高價值」的產業或專業領域,慢慢摸索或是培養你能發揮所長的地方。那麼你可能會像一名待在知名球隊、默默練習的打擊手,最終找到了對自己來說打擊率最高的擊球點,得以一戰成名。「不要因為容易,而去做一件事,要因為有價值才做。畢竟比起怕苦、怕累,我們更要怕的是苦得沒價值、累得沒有意義。」